#60

八月……八月……
难得的在八月写这篇文章,是件值得纪念的事(谁叫我一直在拖稿)。
先深个呼吸,然后开始吧。

先从八月的第一个星期开始说起,我想是我这个月里或是人生中情绪起伏以及思想转变的一个星期。在八月的某天,上司忽然告知我要到新山出差,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因为工作出远门的一次,毕竟我上班面对的人都是比较上层的那几位,于是而工作性质的关系,对于前线人员的认识不过是通讯上的联系,压根不知道对方是男女还是老少。
“Are you okay about it?” 上司永远都很贴心的询问。
而我二话不说的答应,并推掉两个星期的预约,毕竟这难得的机会,要知道大老板是位日理万机的人,要让他记得你的名字或是想起你的机率可说是少之又少(他也曾忘记过我的名字不少次)。况且要是他记得你的话,日后被提拔的工作机会也会变得很高。这也是我为什么会义不容辞的接受这次的出差。

当然,第一次的出差,让我难免的手忙脚乱,像是住宿问题该怎么处理,或是接待我的人该怎么联系、两个星期的行李该如何整理等。回想起最可笑的事,因为大家都对我极为陌生,因为平常都是上司自己到新山处理事务,而我乖乖留在后台报备。贴心的上司在我出差的前一天也害怕我第一次会出错,不断给予指导,让我感觉这一次的任务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感觉,也对毕竟大老板骂人的功力可不一般,尤其对自己日后的表现。

但是,本以为会是忙碌的行程,却意外的空档。从吉隆玻来到新山后的我,联系了接待人,入住宿舍后,大家因为有事在身没办法应酬我的情况下,将我给放生。第一次来到新山的我,也开始了独自一人的旅行,一人驾车流荡新山区,体验南马以及中马的文化差异。
我这里可以浓缩几个点:网路比较差、洗车店非常多、鸭饭店可以取代鸡饭店、鲍鱼面是常态、超商密集度跟高但含金量不必吉隆坡好,以及露天Mamak异常的少让我有点惊讶。
想说明明是在工作却像是在旅行,这也没办法,毕竟大家仍然要工作到傍晚,而我工作时间却是下午到晚上,彼此间唯独晚上或是半夜才得空,所以开会或是喝茶聊天都是晚上半夜的事,更何况现在是RMCO时期,能好好的在外喝酒聊天开会是件不可能的事。

而最让我更加敬佩和惊讶的便是我大老板的气派可不是一般的强势,虽然我曾听闻,毕竟自己从小看着大老板(因为是亲戚),和他吃过无数饭和谈话,但都基于私事,在公事与同事吃饭,才发现原来权势这件现象真的存在。在新山呆了好几天的我,大老板终于有时间抽空出来约员工与我吃饭,聊聊我下来的原因以及进度如何,因为大老板与他的跟班两人先抵达餐厅,坐在圆桌上等候我们(他就是非常准时的人),而员工们却往跟班那里坐,留下一个位子(老板旁边)。我因为这举动心里不禁的觉得有点滑稽,然后心想说原来是真的。
大家的言行举止都刻意的小心翼翼,比起我们私底下喝茶聊天的情景。
开完30分钟的会议,大老板先走人离去,留下的我看见员工们那瞬间松懈的表情,不禁莞尔出来。甚至在晚上喝茶的时候,遇见不同部门的同事,说老板在自己的夜总会喝酒,要不要一起去喝免费酒。全部人反应一致地说,我宁愿在这里自己付钱吃MAMAK都不要。
回到吉隆坡的时候,和家人聊起这件事,我妈说其实没什么人真的可以跟好好的坐着跟他吃饭聊天,就连他儿子的朋友,虽然大家都想跟他攀关系,但都因为害怕而退缩。就算吃了一顿丰富的饭菜,都觉得不是滋味。
这一连串的出差和开会,的确让我打开了不少视野,像是新山这龙争虎斗的世界,薪水这么低迷的时候,00后的某些族群为什么能够格外有钱,而90后的我们却依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方式赚钱。此外,高层的人能够站在顶端的原因,可不是一般的思维模式,像是大老板的大蓝图正不断实现,不是因为他随着风向转变,而是他早在好几十年前,就看到了现在的风景。这情况是我与在公司呆了好几十年的的程序员告诉我的。大老板能够在某个领域稳站脚步,并大展拳脚,并不是我们单纯的勇往直前。也是为什么,大家都以“服”字,跟随这位领袖前进。
“因此,我每次跟老板提呈每一个计划,都是我一定会做到的。”他说,抽了一口烟继续说:“我每次要完成一件事或是当老板要求的时候,我只会要求两件事:时间和钱。”
这扎实的实力,不得不服。

聊完我公司的事务,该好好聊聊我的私事。
我与友人们因为一个贴文聊了起来,说人一旦满足了生存条件,便开始向往更“高尚”层次 (MASLOW’s Theory)。我渐渐发现餐饮业的食物渐渐来到了统一的口味,像是茶的味道、火锅的汤底,珍珠奶茶的特色等。一旦口味达到了标准的作业程序,便提升为服务的层面,像是海底捞就是典型的例子。我们开始想要“享受”食物,而非吃一餐温饱。渐渐的,我也开始不在乎那家餐厅是否好吃,而是环境是否舒服,人与人之间是否能好好的畅谈彼此的近况。就算来到自助餐厅,我不再为了能够赚到,而一味的拿一堆有的没有的食物,反而想好好的跟身边的友人聊天吃饭。因次很多时候友人都会说我,吃得很少,为什么没点多一点餐之类的话。出来吃饭,我还真的只在乎聊天。难吃的话,就聊食物为什么那么难吃,谁邀来这里的。

我们都会在无意间因为某些行为举止而影响周边的人,我说的是好的方面。像是我有一位友人对清洁这件事情非常的执着,尤其是洗澡方面。对于以前的我,对洗澡、房间有男性荷尔蒙的味道并没有意识,但在友人们的慢慢影响下,我渐渐的意识到对于女生们所认知的“清洁”这事,开始了保持清洁以及清醒。像是我开始学会使用香水,毕竟男生有时就是会难免的散发男性荷尔蒙,然后开始买了香薰,了解的价钱和品质的差异,使得我家人说我比女生还要女生。当然除了我被影响,也影响了友人的思想和三观,友人说自己本来是位活在当下以及情绪至上的人,却因为我的关系,开始学习管理和委托。
友人说,朋友能够走在一起,除了接受了彼此的三观外,还必须要拥有独特却不被影响的个性,就算我们的建议多好,或是鸡掰,你都能够挑其中适合你的,而不是想墙头草一味的随风摆动。彼此间互补对方的不足,像是每当我们犹豫不决,总有人自然而然成为抉择的那一位,某人伤心总有一位会出来先安慰,后出现一位嘲笑。你唱歌,我弹吉他。跟为特殊的事,彼此在不同领域用各自的方式共同解决一件事。

懒了。
最近有些懒惰在上网跟人交流,想说为了能够好好和别人发展关系,学用交友软体来人是不一样的女生,也许能够好好发展恋情,但也许是行动管制令的缘故改变了我,开始懒于社交媒体的,就算matched 到了,却没有想要更进一步的聊天,而主动聊天都是些偏财的假帐号或是想卖你东西的美眉。
也许最近看了太多网络上或是见识到不少真实的负面教材。我也有几次故意被受骗,也可能是基于好奇心的关系,反正花几十块或是几百块,当作买个故事题材。
我在想,是我的思想太封建呢?还是现在的人太开放。想说现在遇到的小孩子爱情经验比自己丰富得太多(还是因为没人爱自己的缘故),对恋爱来说,彼此不过是个过客,感情一旦冷淡无趣,便决定换另一半来体验喜欢的快感。一旦对方有钱不管脾气多烂,友好度依然比平凡人还要高。
“反正能悠哉的过上好几个月,何乐而不为,当作体验生活吧。”

这个月,算是我跟外人面对面聊天最多的次数。也发现自己聊天的方式改变了不少,也渐渐的掌握了怎么沟通,或是延伸话题,或许聊天不过是彼此交换各自的资讯,换取别人的信任。但如果聊天的过程加上一些火花,会让事情变得异常有趣。我想还真的是多得自己看了很多书还有些无聊的纪录片,虽然中国剧对我来说依旧抗拒,毕竟我现在已无法好好的将一部连续剧给看完,顶多可以好好的陪你聊一部电影。友人非常懊恼我的好奇心,每次遇见一件貌似普通的事物,都能扯上好几十分钟的故事。像是近几天,我们在塞车路途看见一辆罗里载运着将被宰割的鸡,无聊的我便与友人探讨鸡的下巴的肉垂那部位,到底是什么?上网搜寻得知后,那部位叫做“胡”。本以为话题已结束的友人却被接下来的问题开始火爆起来。
“谁会想知道那部位拿来干什么!”
“我。”

0.35

今天与朋友聊着,聊着彼此间的年少轻狂,讨论别人现在的年少轻狂。
我问友人,你有没有希望自己迟生几年,毕竟现在的花花世界比起当年的我们还要疯狂。
友人不暇思索的说,不会,如果硬要说的话,我希望早生个几十年。
也对,我心想。如果回顾过去,马来西亚当时的黄金年代,想做什么几乎都可以起家,比起现在的民不聊生,我也宁愿早生个几十年,现在的我们应该都上岸了。
也许是年纪逐渐成长的缘故,我们似乎开始不怎么聊游戏这事,反而是对自己的现在,未来又怎样的计划。

“对了。”友人问:“你知不知道其实女生并不怎么重视男生的外表。”
我点头认同。
“甚至是年纪的差距,女生也不怎么在乎。”他继续说。
“我想她们也只想要成熟稳重吧。”我说。
“也对。”友人说,那边表示目前的我们其实还有机会,就算已过30,20几岁的小妹妹还是可以有market的。

我们也聊了,毕业后自己踏入社会将近5年,虽然不长,但足以回顾小时的自己,尤其当自己带着新人的时候,看见自己以前的模样。
原来自己曾经也是这么样的白目(说得难听点),但也许也因为有这样的自己,才有那样的激情,成长出自己想要的模样,发挥出自己意想不到的潜力。

我想未来的自己,回顾这一篇文章时,也依旧会这么感慨,也希望不会后悔自己当时做出的决定,感激坚持走到这里。

#59

好了,难得从低潮期的自己走了出来,我想我可以好好的写这个月的事情与看法。
我们就开始吧。

好好的观察自己,想说是自己在中学毕业后,迷失后,为自己做的一份功课之一。也是为什么自己坚持每个月为自己写文章的原因。我发现自己每年的某个周期会陷入低潮期,忽然间的什么也不想做,或是就算自己走着拟定好的路线还是会迷失,甚至变得自卑(虽然自己本来就很自卑)。就像这个月中的文章,如果以我现在的心情,根本是写不出那样的话。但也幸好,我记录了下来,记录自己原来也有那个模样。

我是一位很难从一个情境中抽离的人,无论是快乐的、伤心的、还是愤怒的。我会沉溺在那,就算早已过了好几个月,脑里会不断的回想当时的画面,如果自己做了不一样的抉择,事情会不会变得不一样,如果是的话,为何……
我想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才会发生类似低潮期的自己。
也许友人会说,你是不是呆在家太无聊,没事找事情做。这我一点也不否认,毕竟孤单时,幻想(胡思乱想)是自己最好的朋友。要不然,我就无法每月写长篇大论没人看的文章。

但幸运的是,这样的周期会随着时间,或是环境而使我回到正常。友人的体谅和默默的关心,以及无止尽的干话,的确帮助了不少。也借由这一次又一次的低潮期,更加了解自己。

“没人能够了解我。”
这是从友人口中说出,想说我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或是可以这么说,我们渴望别人了解自己吗?
教科书说人类是群居动物,获得认可是生存的其中一项法则。没了认可,在人生中难免缺乏些意义,像是老板不认可你,你也不会想待在公司上班;家人不认可你,你也不愿回家或是为自己的家人付出。
也许我们口中的了解,不是一味着别人知道你要的是什么或是成为你肚子里的蛔虫,而是无需了解背后的动机,支持你的决定,当然不要是很蠢的事就可以了。

这几个月我一直想重新的评估自己的性格,用自己在5年前做的心理测验再做一次,但发现要是自己评估的话,测验会偏移,也许自己爱幻想的关系,会自以为的将本来不是自己的行为假想在自己身上。或许,过后与友人们约出来,可尝试看准确性会多高。

最近发现自己的专注力有明显的下降,我想是也是环境的因数,咨询爆炸,抖音、IG、面子书有着源源不绝的咨询轰炸使得自己无法好好的静下心来好好的看完一本书、一部电影甚至一段小文章。我想也许也跟自己最近的睡眠品质有关联。
最近的自己失眠到有些严重,很多时候都必须到自己感受到头有些脑充血的感觉才得以睡去,要不是自己忽然生了一场感冒,我有重新调节身体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第十五天后的自己,能够从低潮期恢复过来,我想我是真的该好好的睡一场12小时的睡眠了。

继续回到自己,我想我算是这社会里少数能够安逸的渡过疫情的族群,从MCO 到 RMCO期间,的确让我存下了不少钱,还因此改变了我消费习惯。在延期贷款的帮助下。让我能够提前利用这些多余的钱去实践某些事情,也让我学会理财这事,其中便是股票。
其实理财在我好大学期间便开始规划,其中原因便是当我进入这行业以后,因为不知自己能够走多久,钱必须每一分每一豪的计算。从简单储蓄到开始买基金,发现基金机制不适合自己便开始转向储蓄保险,供了两年多,薪水慢慢提升,有了多余的钱开始决定投注股票。
害怕有钱心痒的自己,以将钱用在自己永远摸不着的方式来理财。除了公积金(EPF)以外,还跟银行买了4000千块的限量基金ASBN,每年以6%的利率增值,目前数目应该有6千左右。之后储蓄保险以每月300令吉的方式定存20年,虽然说要到我40岁才能时候,对每个人想活在当下的生活方式而言,或许是件难熬的事,但300令吉,吃喝玩乐,一天就会花完,对我而言,如果20年后忽然有一笔60千花,不是一件坏事。
毕竟我是一位什么都有兴趣的人,专投资一个方案,不是我的作风,于是我选择了股票这貌似风险的投资。当然我在入坑之前,上网自己做了好几个月的功课,学会了除了盲目买与卖之外的技术,像是认识一间公司的营业模式,他所处于的风险,以及是否值得长期持有(就算股价跌得不要不要的,但我还是每年有股息可拿,因为我相信他不会倒闭,是的,我在说你,云顶集团)。
疫情期间,嫌钱多的人或是嫌银行的定存太少的人都会把钱转入股票市场,我也不例外,尝试将多余的钱拿去股票市场,也借此拿来试水温。直到今天,拿着多余的存款,大约三千多块,进进出出的让我赚了将近500块(如果我敢敢买TOPGLOV 也许会是翻倍)。
这看似稳赚不赔的操作,背后有着让人难熬的期间,其中便是你要有赔掉50%的打算,尤其是当你打算把他当作短期透支,将所有钱赌在一只股票上。我用“赌”这字眼,是因为自己就算做好了一切功课,相信该公司的潜力,网路上的讯息不断贬低该公司的股价时或是不建议持有的当儿,自己唯有相信奇迹出现(当时自己买了该股票的时候正亏着1000多令吉)。当然,在前几天的不知何故,股价在一天以内一路攀升了20%,持有将近一个月的我转亏为盈,赚了300令吉。而其余的200令吉是在六月分的时候,买了一只蓝筹股,之后卖掉赚来的钱(蓝筹股因为无需做多余的功课,买就对了的概念)。
这是一个很好学习的机会,对我而言,那是学校里不会教的课程。我早在年头便不断对朋友说,要不要尝试买股票,当储蓄,就好像以前我会邀友人买国外的货币一样的概念。也许股票对很多人而言,尤其是不熟悉股票的人来说,投资股票是件危险的事,因为分分钟会连渣都没有。尤其是1997年和2008年的金融风暴所照成的后遗症。但如果,你手上持有一个很好的蓝筹股,就算跌了,你依旧拥有不错的股息(我还是说着你,云顶集团),每年可有200块钱或以上的零用钱,何乐而不为,要是升了,还能卖掉赚一笔。
这就是当我没钱买屋子,正在做的事。

在一次的聚会,我与友人聊起了某些事,关于友情这件事。友人有时会常抱怨身边朋友的事,无论是我们现在这朋友圈还是另一个朋友圈。虽然我们常会问:“为什么还会是朋友?”
也许是因为彼此间共度那么多时光,就算彼此曾经闹不和、冷战,但走到这里已经难能可贵的事,放弃会不会有些可惜。说着说着,我们有回到了近年来失去的一位友人。我们常在问彼此,如果某天彼此相遇,是否相认,安然无恙的打招呼还是当熟悉的陌生人。
我丝毫不想地说:“我会点头,说‘what’s up。’ ”想big bang theory 里的Sheldon 跟他室友成为点头之交。但多数还是会把他当成熟悉的陌生人,毕竟我曾遇见过,我也的确这么做。
两人明明曾经那么好,再次遇见不会很痛苦吗?这想法在我脑海里思考过无数次,给予不少的例子作为基础,但发现这一切的幻想却永远比不过一次的正式案例。
“除非彼此间真的开口说话,要不你是不会有丝毫感触。”这是我目前的感受。

我想我能够存到钱的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我比一般人少出去旅行。说真的要不是我无法工作性质的缘故,我想我也会随着友人们到不同地方旅行,而这也成就了我每当旅行的时候,我会不吝啬甚至是挥霍的方式旅游,尤其是住宿方面。
在六月到七月期间,我与友人们因放松心情,或是旅行都会精挑细选住宿的地方,由于人数多的缘故,让预算有了很好的发挥空间,而我的目的除了有张床可睡之外,便是大而舒适。像是原先预定8月的第一个星期本来打算去浮罗交怡的我(最后还是因为工作关系而推脱),为了避免人数不平均,愿意自个儿的选择单人房(因为无法分担,所以一晚需要300令吉的住宿费),除了免去挤房间的负担之外,其实我想要的是生活上的舒适。
我在想是不是我们到了一个年纪后,当有了一定的经济能力,不愿再忍受挤床,虽然当时的我们依旧有着不错的回忆,心却有着一个刺, 至少我是这样想。
也许我不喜欢有负担的人,也或许我想一心一意的好好享受旅行,因此我希望一切的安排尽可能完美,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与纠结,而开始了改变。
因为友人们的关系,我开始了改变和学习。
我开始记录每位友人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一次一次的聚会,改进每一次的行程。像是新年期间,一次的聚餐,发现原来过半的友人们既然对华人餐厅里的套餐无感,以后可以尝试以单点的形式;一次住宿体验,发现过半的友人对民宿的厕所、交通等感到抗拒,以后可以在预定的时候注意这间民宿可容纳多少汽车、房间大小、厕所干不干净等因素。
也许也是因为自己工作的关系,不断被友人体谅,我想这算是我对他们的回馈吧,尽可能的减少大家的麻烦。
也或许,自己工作那么幸苦,慰劳自己也是应该的。
爷就是要赚钱享福啊!

好了,我想这个月的心路历程就到这里。
虽然想写的事还有很多,看着右下角的时间,发现已凌晨3点。
我想不如留到下次再慢慢写吧,我们下个月再见。